多维发力强所兴治 创新突破赋能基层
发布日期:2025-07-22
浏览次数:
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里,基层司法所是打通法律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关键力量,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、促进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。近年来,盘锦市紧紧围绕“强基层、打基础、树形象、创一流”的工作思路,秉持新发展理念,从人员队伍扩充、服务能力提升到工作机制创新,多管齐下、持续发力,全面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,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。
一、强基固本,打造标准化司法所阵地
(一)夯实基础,筑牢硬件设施“根基石”。盘锦市聚集场所规范化、功能集成化、装备现代化目标精准发力,对全市48个司法所进行全面调研评估,根据各司法所实际情况,制定个性化建设方案。通过争取财政支持、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,加大对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。印发《市级“枫桥式”司法所创建三年行动方案》,聚焦五星级司法所软硬件建设,选树市级典型,以点带面,推动全市司法所提档升级,实现五星级司法所17个、四星级司法所24个、三星级司法所7个,其中太平司法所“枫桥式”创建工作初具规模,各项工作职能完备,成绩显著。各司法所均设置了办公室、调解室、社区矫正室、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功能区域,实现了功能布局全覆盖的“一站式”服务大厅。同时,电话、电脑、录音笔、传真机、打印机、记录仪等基础业务装备配备齐全,有的县区车辆实行统一调配,较好地满足日常业务需求。
(二)优化制度,构建责任管理“防护墙”。盘锦市坚持将制度建设作为司法所规范化运行的核心引擎,聚集责任落实、流程规范、监督考核三大维度,系统构建“闭环式”责任管理体系。通过制定司法所工作职责、人民调解工作制度、社区矫正工作制度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制度等,实现了司法所工作的规范化、制度化。建立司法所岗位责任制,明确了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。统一制作了司法所制度板,公示上墙,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。同时,创新实施“双责任”管理模式,既压实司法所所长“第一责任人”职责,又强化工作人员“一岗双责”,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制度引领”转变,进一步促进司法所高效履职、规范运行。
(三)提升效能,完善信息建设“动力源”。盘锦市紧扣数字化改革趋势,积极推进司法所信息化建设。实现了司法所与市、县(区)司法局视频会议系统、视频调解系统、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互联互通,推动司法所从“有场所、有设备”向“优环境、强效能”升级。司法所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,如定位系统、电子手环等,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实时监控,确保其不脱管、不漏管,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。同时,利用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新媒体平台,及时发布司法行政工作动态、法律法规知识等信息,拓宽了法律服务渠道。通过信息化手段赋能,司法所工作效率显著提升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、规范的法律服务。
二、凝心聚力,锻造专业化司法行政铁军
(一)广纳贤才,充实司法行政“人才池”。盘锦市以人才强基为导向,聚集司法所队伍专业化建设需求,拓宽人才引进渠道,积极推动司法协理员制度,为基层司法行政队伍注入源头活水,打造高素质人才储备库。作为省司法厅开展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四个城市之一,盘锦市积极探索,大胆实践,分管副市长研究部署,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,深入研讨工作细节,要求各部门积极配合,将全市4个县区全部纳入试点范围,实现司法所全覆盖,取得了突破性成果。印发《盘锦市开展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》,明确司法协理员的职责定位、准入条件、数额核定、晋升渠道、管理考核、经费保障、招录转任等关键环节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,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政治素质高、法律意识强、热心司法工作的人员担任司法协理员,充实到基层司法所。2024年共招录司法协理员104名,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。同时,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,为司法所配备了专职人民调解员97名,加强司法所工作力量,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。
(二)靶向施训,锤炼基层业务“硬本领”。以靶向培训为抓手,聚焦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的痛点、难点,量身定制培训方案。针对人民调解、社区矫正、法治宣传、公共法律服务等重点业务,邀请行业专家、业务骨干开展专题授课与案例实操教学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场景深度融合,帮助工作人员补齐能力短板。印发《开展司法所岗位素能提升“大练兵”活动实施方案》等,通过开展“岗位大练兵”、“业务竞赛”等活动,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,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,全面提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。通过精准滴灌式培训,司法所队伍业务硬本领持续增强,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筑牢人才根基。三年来,市、县(区)两级累计举办司法所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31期,培训人员1500余人次。
(三)以纪为纲,擦亮队伍“精气神”。全市司法所将纪律建设贯穿队伍建设全过程,通过常态化警示教育敲响廉洁警钟,以严明的考勤制度、规范的执法流程强化日常管理,定期开展纪律作风专项督查,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、早提醒、早纠正。坚持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深度融合,强化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教育,锻造信念坚定、作风优良的司法行政铁军。同时,建立正向激励机制,树立先进典型,引导全体工作人员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,以铁的纪律锤炼过硬作风,让纪律规矩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有效激发队伍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,全方位擦亮队伍昂扬向上、清正廉洁的精气神,为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三年来,市、县两级开展政治轮训16次,参与干警达800余人次。
三、整合资源,发挥多元化司法服务职能
(一)织密网络,搭建司法行政服务“连心桥”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不断完善司法行政服务网络。一是不断完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,优化服务站点布局,畅通群众获取司法行政服务渠道,架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。整合律师、公证、司法鉴定、法律援助、基层法律服务等资源,在全市建立了5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48个镇(街道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、541个村(社区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,真正实现多方力量共融、治理难题共解,绘就基层法治建设新画卷。二是健全市、县(区)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四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,在全市建立了48个镇(街道)人民调解委员会、541个村(社区)人民调解委员会、87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,形成了覆盖城乡、功能齐全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。三是织密村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。建立541个“评理说事点”,覆盖全市村(社区),三年来,累计接待群众咨询1.1万余人次,收集信息线索1.4万余条,排查发现矛盾纠纷3000余件,真正做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(二)融合力量,打造协同共治“生态圈”。盘锦市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提质增效。联动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、民政、人社、社区等10余个部门,形成覆盖全域的协同治理网络,同时,联合监狱开展警示教育,增强矫正对象法律意识。通过心理矫治、技能培训等精准帮扶,促进解矫人员顺利融入社会;在安置帮教工作中,通过制定“一人一策”、“一人一档”的个性化帮扶方案,联合社会组织、志愿者等力量,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快速、准确地找到回归社会的路,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,为构建平安盘锦发挥积极作用。
(三)创新模式,激活服务供给“新引擎”。依托智慧司法平台,推出“线上+线下”融合服务,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司法服务效能,激发服务创新活力。为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,市司法局积极推动人民调解与其他调解方式的衔接联动。建立了“警调对接”工作机制,在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,由司法所和派出所共同负责调解治安、轻微刑事案件和各类非公安管辖的矛盾纠纷,实现了调解分流、公安减负、群众矛盾纠纷得到快速化解的“三方共赢”。深化“诉调对接”机制。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印发《关于协同推进矛盾化解工作的意见》,实现两级人民调解组织对接全覆盖。成立盘锦市人民调解协会,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,建立了矛盾纠纷移送、联合调解等工作制度,形成了工作合力,有效化解了一大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。